升值快、高回报、零风险
近年来
不少犯罪分子就是抓住老年人捡漏心理
打着收藏品投资的幌子
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实施诈骗
很多老人因此遭受了损失!
01
多名老年人报警
购买工艺品或收藏品被诈骗
警方抓获22名“诈老”嫌疑人
02
层层递进的诈骗“脚本”
专门研究针对老年人的诈骗话术
打“保本付息”幌子骗养老金
03
提示
以高价拍卖为噱头,骗取老人拍卖服务费。此类犯罪以帮助老人高价拍卖收藏品或老邮票、纪念章等老物件为由,虚高物品价格,吸引老人将手中老物件进行拍卖,并收取高昂拍卖服务费。表面上看,犯罪分子也组织了部分拍卖活动,但均未实际成功交易,组织拍卖也只是骗取老人信任的手段之一。拍卖失败公司并不退还相关费用,公司甚至有专门的人员处理老人退费业务,对于要求处理退费的被害人,以调换合同或要求交回合同等方式欺骗被害人,拖延退款。
虚构公司藏品价值,骗取老年人高价购买公司藏品。犯罪分子虚构自己公司的劣质工艺品具有较高价值,并向老年人作出虚假承诺,以短期内商品会增值且公司会帮助代卖出售或者回购为由,吸引老年人高价购买公司藏品,以骗取老年人钱款。
上述两种套路有时还会合并实施,比如先以高价拍卖老人手中老物件为由,吸引老人到公司进行交易,然后再向老人推销公司的劣质工艺品,实施二次诈骗。
在此提醒各位收藏爱好者,遇到高价代售、回购收藏品等情况,要谨慎辨别,切勿轻信
1
审慎辨别机构鉴定资质
不法分子会以文物收藏品公司包装自己,为公司租赁核心地段的办公场所,并且有较为齐全的人员架构和设施配备等,营造公司正常经营的假象,以骗取客户信任。广大收藏爱好者投资文物收藏时,一定要认真核实公司资质,不能简单以公司环境、规模等表面现象判断公司经营状况。
2
许多老人有收藏老邮票、老工艺品等爱好,一方面对于自己藏品的价值要理性判断,不要轻信陌生人的高价代售承诺。另一方面,购买文物收藏品时对物品的价格谨慎判断,若自己无法辨别文物价值,切勿轻信对方的高价鉴定,更不能因对方所承诺的会高价回购而冲动下单。
3
保存物品鉴定资料、交易合同、转账凭证等证据,勿轻易将合同原件交给他人,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退货纠纷等,可向公安机关求助。
文章来源:辽宁普法综合自央视新闻、深圳龙华公安、深圳龙岗公安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
文章来源:辽宁普法微信公众号